问题: "张良计"这三字是从哪个事件来的?
"张良计"这三字是从哪个事件来的?
解答:
并无固定的典故
张良在辅佐刘邦的过程中,经常出谋划策。
击败秦兵入咸阳,设计为刘邦逃过项羽鸿门宴,劝刘邦烧绝所过栈道,表示没有同项羽争夺中原之意,劝刘邦封韩信,使诸侯会战垓下,最后打败楚军,刘邦欲废太子,立爱姬戚夫人之子赵王如意为太子,吕后也是用张良计使刘邦改变主意,得以保全太子。
所以张良的计策成了出奇制胜的代名词,所以把好的点子,计策都称为张良计
而过墙梯可能是后人为了说明自己更高明,拿张良计与其比较,显得自己更胜一筹吧~
秦朝时,韩国有个贵族名叫姬良。他在博浪沙刺杀秦始皇失败后,为了逃避通缉,便改了姓「张」。他就是后来成为汉高祖刘邦的主要谋臣,以足智多谋著名的张良。
汉留侯张良(公元前186年),字子房,汉高祖刘邦的谋臣,汉王朝的开国元勋之一,汉初三杰之一。
张良其祖先是战国时韩国人,五代在韩为相。秦国灭韩后,张良散家财而求得一大力士相助,用一百二十斤的大铁椎伏击行刺秦始皇于博浪沙(今河南原阳县)中,却击中副车而未获成功。
传说张良意外得到姜太公吕尚所著的《太公兵法》,从而助刘邦登上王位。大部分人认为《太公兵法》就是《六韬》,也有人认为这两个不太一样,一切分歧都源于无证可查——古书都已经找不到了。而《史记》上则说是黄石公给张良授书,即所谓「一桥三敬履」、「孺子可教」的故事。
汉朝建立后,刘邦谈及张良时说:「夫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史记•高祖本纪》)。汉六年正月,封为留侯。死后谥为文成侯。《史记》中有专门的一篇《留侯世家》记录他的生平。
现在的人为赞叹张良的智慧,在坊间流传一句俗谚:「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