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大学生素质报告
评先进个人要写的那种
解答:
一、时代发展对大学生素质提出新的要求
(一)大学生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力军
1996年,国际经济合作发展组织(OECD)提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Knowledge Based Economy)的概念,并对这一概念的内涵作了界定,指出以知识为基础的经济是建立在知识与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
知识经济是和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个概念,人类社会的这种新的经济形态有如下一些特征:
1、知识和信息成为重要的资源和财富。
2、高素质人才对促进知识经济发展具有决定性的战略意义。
3、高科技产业成为主导或支柱产业。
4、经济发展差异主要表现为对信息和知识的生产、传播、使用能力上的差异。
知识经济以知识为基础,越有知识的人在知识经济中发挥的作用越大。就一个社会的不同群体而言,对知识经济的推动作用往往与该群体的知识水平成正比。大学生既有较高的知识水平,也是信息掌握上的强势群体,因此,他们将成为发展知识经济的主力军。
(二)知识经济对大学生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不同的时代,不同的社会,不同事件的处理,对人的素质要求是不同的。在丛林竞争的野蛮时代,强壮的身体远比艺术上的天赋来得重要;在风驰电掣的百米赛跑中,瞬间的爆发力则比持久的耐力更为关键。要迎接时代的挑战,就必须符合时代发展所提出的素质要求。在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要有所发展有所贡献,就必须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满足时代发展提出的素质要求,做好全面的准备。
1、要具备创新素质:知识经济的本质就是创新,创新是知识经济时代人才素质的主要特征。
2、要学会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成为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知识更新周期大大缩短,老化加快,学习就显得尤为重要。
3、要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在知识经济时代,工作对体力的依赖减轻,人们的运动量减少,这需人们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同时,快速的节奏,激烈的竞争对大学生的心理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未来他们必然面对更多的压力、挫折和困惑。
4、要培养合作能力:知识经济时代,全球一体化进程加快,许多合作将是跨越国界、跨越文化的。
5、要具备信息素质:信息素质包括信息意识、信息知识、信息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要求。
二、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有力地推动了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内涵发展
(一)有利于推动高校素质教育体系的进一步完善
大学生素质拓展计划的基本内容了以开发大学生人力资源为着力点,进一步整合、深化教学主渠道外有助于学生提高综合素质和各种活动和工作项目,以思想政治与道德素质、社会实践与志愿服务、科学技术与创新创业、文体艺术与身心发展、社团活动与社会工作、技能培训等六个方面引导和帮助学生完善智能结构,促进学生成才。
1、促进大学生政治思想和道德素质的提高,这充分体现德育作为诸育之首、把政治思想素质作为最重要的素质的教育思想。
2、促进大学生业务素质的提高:主要体现在“专业知识的巩固和延伸”与“专业技能的形成和发展”。
3、促进大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主要通过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寓教于乐。
4、促进大学生身心素质的提高。
5、引导学生担任学生干部,参与力所能及的社会工作,有益于学生培养较强的管理协调能力、人际交往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这些都是课堂教学无法或不能很好地完成的素质教育内容。
(二)有助于促进素质教育规律在实践中的充分运用
主要表现:
1、时空广延性。
2、自主自律性。
3、生动实践性。
4、开放创新性。
5、典型示范性。
6、氛围感染性。
(三)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在素质教育效益上的低成本性,有助于加速高校素质教育的历史进程。
(四)有助于强化高校人才培养工作的社会认同
素质教育的过程也就是大学生逐步社会化的过程。如何推动大学生社会化?一方面,要求通过教育教学体制改革特别是课程体系的改革,使教育内容面向社会、面向市场;另一方面,必须通过一定途径让学生获取切身的社会体验,这一点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显然力不从心。相对地,在课外组织实施的大学生素质拓展工作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了一个“社会环境”和“准社会环境”。
1、通过广泛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和青年志愿者行动,可以动员、组织学生在大学学习阶段提前进入社会,让学生在奉献社会的过程中深入社会、了解社会,明晰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
2、“让社会进入校园”,在丰富多彩的第二课堂活动中充分吸收社会的参与,让学生在校园里就能够与社会“亲密接触”,从而为学生创造一个“准社会”的成才环境。
三、大学生素质拓展实践
(一)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
课堂教学大学生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就目前而前,在大学生的学习途径上,知识与能力的获得主要来源于课堂。在目前的教育方式中,课堂教学可以在短时间内系统地、集中地传授知识和能力。
(二)发挥第二课堂的作用
第二课堂通常是指在教学计划之外的,由学生自愿参加的有计划、有组织进行的各项活动。它以自愿为前提,具有趣味性、广泛性、多样性、综合性、开放性等特点,寓学于乐,寓教于乐。
1、第二课堂教学内容:思想素质教育;理论知识教学;基本技能教学;身心健康教育;创新素质教育。
2、第二课堂活动形式:社会实践;勤工俭学活动;讲座报告;智能竞赛;社团活动。
3、第二课堂组织形式:统一组织型;意愿组合型;自选独立型。
4、第二课堂建设:加强领导与把握方向;规范管理与正常运行;积极发挥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作用;选择适当的活动形式和内容;增加第二课堂教学的投入。
(三)大学生精神文明建设
1、素质教育与精神文明建设的关系:素质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法国经济学家让.莫内说的好:“现代化是先化人后化物。”这里的“化人”就是实现人的现代化;素质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 的重要基础;素质教育是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途径(中科院院士、原华中理工大学校长杨叔子访美时,几位华裔教授直言不讳地批评说:中国去的一些留学生懂ABC,懂XYZ,懂美元英镑,但却不了解长城、黄河,不了解文天祥、史可法,不了解《大学》、《中庸》。对中国历史文化如此无知,又如何对民族、对国家有了解、有情感、有责任心,并去为好献身呢?多么振聋发聩的批评啊!
(四)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内容:
1、教学计划内的实践环节:专业实践;公益活动;军事训练;科学研究。
2、教学计划外的实践环节:社会调查;挂职锻炼;社会服务;勤工俭学;志愿者服务。
(五)大学生心理健康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障碍、心理疾病患者的求助方式。
1、心理咨询的方法有:①常用的心理咨询方法:②心理分析法;③个人中心疗法;④认知疗法;⑤行为疗法;⑥支持疗法。
2、心理咨询的技巧:①贯注与非语言行为;②倾听与尊重;③沉默与温暖;④真诚与探讨;⑤对峙与自我审视。
3、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①个人的心理特点;②正确的自我意识;③智力正常;④健全的人格;⑤和谐的人际关系;⑥个人与社会的协调一致。
(六)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和良好的学术环境,建设优良的校风。
版权及免责声明
1、欢迎转载本网原创文章,转载敬请注明出处:侨谊留学(www.goesnet.org);
2、本网转载媒体稿件旨在传播更多有益信息,并不代表同意该观点,本网不承担稿件侵权行为的连带责任;
3、在本网博客/论坛发表言论者,文责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