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留学知识库

问题: 为什么,商鞅变法的最根本的前提是奴隶主土地所有制已大部分被土地所有制取代?

为什么不是秦孝公审时度势走变法强国之路?

解答:

春秋以来,随着奴隶制的破坏,奴隶社会的土地所有制逐渐为封建的土地私有制所代替。贵族占有大量私田,战场上立功的将士、拥有雄厚资财的大商人,也占有大量的土地。他们成为新兴地主。新兴地主阶级经济势力越来越大,迫切要求获得政治权利。因此他们要求废除奴隶主贵族的特权,发展封建经济,建立地主阶级专政。在新兴地主阶级的推动下,战国时期各诸侯国先后开展了“变法”运动。如李悝在魏国变法、吴起在楚国变法,而秦国的商鞅变法是一次最彻底、效果最显著的变法。



  商鞅是卫国没落贵族的后裔,好“刑名之学”,后到魏国求仕,不成,跑到秦国。当时秦国的阶级矛盾非常尖锐,封建因素虽已产生,但旧贵族的势力仍然非常强大,且把持政权,腐化落后,使得秦国非常衰弱,东方新兴大国都瞧不起秦国。而秦孝公很想变法图强,商鞅的一套变法理论得到了他的赏识。商鞅先在朝廷中通过辩论,宣传变法的思想,驳斥反对派的谬论,坚定了秦孝公变法图强的决心。这样经过三年的准备,商鞅开始在秦国大刀阔斧地进行了变法。商鞅变法的内容主要包括:①废井田,开阡陌。废除井田制,国家承认田地归私人所有,准许土地自由买卖。这对秦国的封建化起了决定性的作用,标志着封建土地私有制在秦国的确立。②废除特权,奖励耕战。废除奴隶主贵族享受爵禄的特权。规定按军功大小授爵和赐给天宅。奴隶主贵族没有军功,就没有爵位。还规定,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免除徭役。限制工商业者的活动,禁止弃农经商。按军功授爵严重触及了旧贵族的利益,遭到他们最强烈反对。而奖励耕战,有利于建立封建小农经济,增加国家的收入,提高军队的战斗力。③建立县制。在全国设置31个县,由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有利于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商鞅变法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改变了秦国的政治面貌,变革了秦国的经济基础,从而使秦国迅速地强盛起来,为秦统一六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变法过程中,为了变法的成功,商鞅作了深入细致的理论准备,表现了义无反顾的坚毅精神和大胆审慎的方式、方法。所以尽管秦惠王上台后,商鞅虽车裂而死,可“秦妇人婴儿,皆言商君之法”。商鞅虽死,“秦法未败”,个人的悲剧结局,事业的辉煌永存,这都是历史的必然。



  战国初年由魏发其端的各国变法改革,尽管其目的、规模、结果和影响不尽一致,但汇成了一股时代潮流,形成了一场运动。这场运动是在春秋后期地主阶级取得夺权斗争胜利的基础上进行的,因此各国的变法都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旧的奴隶主贵族,巩固了新兴地主阶级的统治。各国在变法中对旧的上层建筑、经济基础进行了改造,使得封建制度在各国得以最终确立。因此,战国初年的变法运动,实际上是一场封建化的运动。同时各国在变法过程中所采取的政治经济措施,都促进了社会的发展。所以在各国变法后,中国历史上就出现了一个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的蓬勃向上时期。